
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进影院。“玛拉照着小镜子,露出职业的微笑,突然她的笑容不见了,她惊愕地看到在阵亡名单上的罗伊走了出来……”银幕上,盲人电影《魂断蓝桥》正在放映。微暗的灯光下,伴随着富有感染力的解说,观众们或侧耳倾听或专注于银幕,聚精会神地享受着电影带来的乐趣。闭上眼,穿插于影片中的解说词与旁白仿佛是一位向导,带领人们走进精彩的剧情。同时,银幕右下方还伴有手语窗口,方便聋哑人士观看影片。
影厅不大却十分精致,不仅有普通影院的空调、地毯以及舒适的座位和优良的音效视效,还有完善的无障碍设施——盲道、坡道、扶手一应俱全。影厅有32个座位,前后四排,同时还提供数个轮椅位。
电影院的后面是一间简单的放映室,每天的电影放映工作由放映员胡雪薇负责。她说第一次放电影那天,到车站接送盲人,当走出盲道自己的手被紧紧抓住时,她的内心深深地感受到盲人的激动。“他们都是心地善良的残疾人,许多盲人第一次进电影院,看了电影热泪盈眶。”胡雪薇说。
“因为怕给家人添麻烦,我50多岁了从没进过电影院。”盲人陈文告诉记者,自己从小因病致盲,虽然很想看电影,但是却害怕主要靠画面表达的电影根本听不明白。第一次走进电影院,让陈文激动不已。
刘华清同样是一位残疾人,作为锦江区莲新街道残疾人专干,她为像陈文一样的盲人提供服务。她说影院开业以来,街道里能够外出的盲人都来过了。“电影院是很好的文化场所,有工作人员搀扶、有盲道和轮椅位,让残疾人感到有安全感,体验到‘看电影’的乐趣,这是盲人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。”
锦江区残联理事长何平介绍,盲人电影是对普通电影进行重新剪辑,增加了大量配音解说,把场景的转换、人物的穿着打扮和动作等视觉形象转化为声音形象传递给观众。其制作需要根据电影场景配写解说词,再将这些解说词和旁白与影片重新进行同步录制。
“无障碍电影院作为残疾人空间的一部分,是锦江区2012年民生工程项目之一。电影院于10月14日正式对外开放,区里的残疾人可凭残疾人证免费办卡观影。一个多月来,效果很好。”锦江区残联服务中心余华说。
目前,影院每周二和周四开设残疾人专场。为了更好地分批按计划组织残疾人士前来观看电影,区残联在16个街道设有残疾人专干,每个社区还有委员和志愿者,每周组织一次观影活动,有更多需求的街区也可以多组织活动。
“电影院很受欢迎,但片源不足是目前最大的困难。”何平坦言,尽管锦江区残联已经购置了全国拍摄的所有35部无障碍电影,其中包括《邓小平,1928》《走出西柏坡》《简爱》等,甚至有《大耳朵图图》这样的儿童电影,但仍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,如果按正常放映计划,6周就没有新影片可放了。
“这需要社会更多关注,需要相关部门更多支持。目前,我们也在招募更多的志愿者,进行剧本和旁白翻译,争取自己制作一些无障碍电影。”